试错的成本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就像A Song of Ice and Fire中写的那样:“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须侍奉”。有时候这些代价不是做事情的本人承受,但终究是会有人去买单的。这些代价或是金钱,或是时间,亦有可能是健康乃至生命。这些代价的组合,其实就是人生的挫折和磨难。
于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最好要考虑好做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以及需要付出什么,做出选择是否要做这件事以及要如何做这件事。
年轻的时候,做哪些事情主要由周围的人来帮我们决定,先是父母、再是学校的老师。之所以说主要是因为我们当然不会百分百的言听计从,或是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偷工减料、阳奉阴违。我们在这个阶段的抗争不一定是错的,因为父母、老师也会有自身的缺点,也会犯错,做出错误的选择或决定。虽然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执行者,但是这些事情的很大一部分代价却是我们自身来承担。以至教育学和心理学都在不停的说童年阴影、童年创伤,最知名的便是Alfred Adler那句“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接下来可能会有一段大学时光来做一个缓冲,我们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生活、学习模式。这个阶段的选择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发展,但是相对来说代价不是那么沉重,也并不那么直观。这个时候你如果遇到一些文章、书籍或是一些人能让你清晰的认识到做选择的重要性,或者你在之前已经意识到了这点,那你的人生便更早、更多的把控在了你自己手里。
再接着我们便走向社会,这个阶段做出选择的主要是自己,其次是所处社会的运行模式,但主要是我们自己。我们开始直观的感受到每件事情带来的好或坏,去为自己的选择主动或被动的买单。愿意思考的人会敏锐察觉到这些影响的根因,去做出相应的改变。不愿思考的人则自然而然的选择逃避或被动接受,忽视这些结果是由最初的选择(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带来的,把所有的一切归因到周遭。不同的选择当然会带来不同的人生走向,即使做了同样的选择,也可能会因为时间、环境等各种因素带来不同的结局。那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做选择时的思考。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我们可能会处于不同的位置,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的选择带来的影响会作用到哪些人或事情身上,从而谨慎谨慎再谨慎。
很遗憾我自己是逃避型人格,直到最近一年多才开始主动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惊觉冰山已然在眼前。向内探索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不得不去思考过往,发现很多事情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终究已无法改变。虽然我已尽量去调整航行的方向,但是伴随着惯性的冲击,还是会离冰山越来越近。好在我已经选择了要直面自己,即使最后还是避无可避,多一秒的清醒还是能多一秒的灵魂救赎。
天国在哪里?天国在你的心里。
Author Linfeng
LastMod 2024-09-15